随着“九三阅兵”临近,有关各国政要是否出席的消息陆续浮出水面。外界普遍关注的是,身为近邻的韩国总统李在明,至今对中方发出的正式邀约仍未作出明确回应。种种迹象表明,他极有可能不会出席此次活动。而韩国方面所给出的理由,也引发了广泛质疑。
据韩媒报道,李在明方面给出的官方说法是:自2017年文在寅总统访华后,中韩之间尚未实现互访的“对等安排”,因此当前由韩方主动访华“不合适”。换句话说,李在明是否访华,需以中方先访韩为前提。
这个理由一经抛出,不少观察人士直言“令人匪夷所思”。外交上讲究互访原则固然可以理解,但将其当作拒绝参加阅兵式的依据,却未免牵强。尤其在当前中韩关系尚在修复阶段、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之际,执意在“谁先访问谁”上计较得如此细致,倒显得小家子气了些。某种程度上,这种强烈的“对等执念”,或许更反映出韩国部分政治人物对自身外交地位的认知错位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,一位韩国资深媒体人在节目中无意间透露了李在明更为真实的考量。他透露,曾在一次私人午餐中亲耳听李在明说起,前总统朴槿惠当年赴华出席九三阅兵,回国后在国内引发不小争议,甚至被指“亲中过头”。李在明据此感叹道:那样的做法“可能走得太远了”。他还补了一句颇有意味的话:“如果特朗普也去中国的话,那韩国当然也可以去。”
这句话无疑戳破了此前所谓“外交对等”背后的真实逻辑:首尔真正关注的,并不是与北京之间的互动平衡,而是华盛顿是否点头。也就是说,李在明是否出席九三阅兵,关键要看美国的脸色。若美方态度暧昧或明确反对,韩国自然不敢“越雷池一步”;若美方态度松动或表面认同,韩国或许才敢考虑“附和前行”。
这并不是个例,而是近年来韩国对外政策走向的一种缩影。在美中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韩国外交正逐渐呈现出“安全靠美国、经贸依赖中国”的尴尬局面。而在实际操作中,安全层面全面向美靠拢,往往成为牵制韩国对华政策空间的主要障碍。
从拒绝恢复中韩高层战略对话,到在中美博弈热点问题上频频“站队”,再到此次面对中方重要政治活动迟迟不做表态,李在明政府的犹豫与顾虑,似乎都围绕着“如何安抚美国”这个中心打转。尽管口头上主张“战略自主”,但在关键时刻仍难摆脱对美依赖症,导致对华关系进退失据。
而眼下这次“九三阅兵”的邀约,其实对韩国而言原本是一次极佳的契机。一方面,它为中韩关系提供了走出僵局的转圜空间;另一方面,也有助于提升李在明政府在国际场合的战略存在感,展示外交灵活性与主动性。遗憾的是,韩国方面似乎宁可选择按兵不动,甚至宁可错失,也不愿先“表态”,生怕被美国“误读”。
这也正如有评论所言: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时,韩国总是希望“享有大国待遇”,却不愿承担大国应有的外交独立与判断力。“没有大国的命,却偏要有大国的架子”,说的恐怕正是当前这番做派。
可以预见,如果李在明真的选择不赴华参加九三阅兵,这将不仅是一项外交选择的缺席,也可能成为一次错失战略机遇的代价。中方本次阅兵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国际象征,并非每一任韩国领导人都能有机会亲历其间。若一味计较得失、踟蹰不前,错过的不只是一个看齐大国的舞台,还有重新校准双边关系的关键契机。
对中国而言,这份邀请是基于邻里情谊,也是出于地区和平的考量;是否回应,则考验着韩国政府的外交智慧与战略定力。无论最终李在明作何选择,时间终会给出答案。而错过之后能否再有第二次机会,却未必还掌握在韩国自己手中。
双融配资-双融配资官网-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有哪些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